全力推进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提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顺庆区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宜机化建设,培育种植大户等方式切实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抓实抓牢。
当前,该区分类施策,在有条件的乡镇先行先试逐步推进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
A条件
高标准农田改造、农业机械化等的使用让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成为可能
顺庆是川东北的首善之区,幅员面积555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8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比31.8%,耕地面积28.5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08亩。当前,随着经济加快发展,顺庆的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地谁来种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以该区现代粮油生产基地——李家镇崇仙境村为例,该村有400余户村民,耕地1900余亩。“目前我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占据80%左右,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劳动力匮乏,曾经村里土地还出现了一定程度撂荒。”李家镇崇仙境村党支部副书记姚仕勇说。
改变发生在2017年。当年村里500多亩水田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田埂宽了、水渠通了、地块成型了……村里还成立了专合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实行“代耕代种”,极大方便了农业机械化。这几年,村里从水稻播种、管护、收割、晾晒都实现了机械化,丰收时节,姚仕勇站在田埂上望着田间金灿灿的稻穗迎风摆动,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心里感觉很踏实。。
但姚仕勇也有自己的“烦心事”,村里的水稻因为使用无人机飞播以及品种选择,成熟相对较晚,尤其去年遇上极端天气,差点水稻没能收回来。好在区农业部门及时协调了人员和收割机械,才避免了损失,水稻得以归仓。
双桥镇锣打山村3074亩土地同样基本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与此同时也基本完成了宜机化建设,今年的小麦、水稻等粮食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目前村里用上了收割机、拖拉机等常用机械,去年也建起了烘干房,还吸引了有实力的业主来流转土地,土地利用效率极大提升,村集体经济一年还能实现10多万元收入。”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文感慨道,没有农业机械的使用,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资料显示,目前顺庆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65.58%,已经具备发展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基础。此外,近年来,该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核心区4.1万亩,排灌渠系104公里,蓄水池3450处,提灌站72座,近三年复耕撂荒土地5.5万亩,全区农机通达困难和水系不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也体现在撂荒地整治上,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农业机械的运用能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化肥、水、人力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以水稻种植为例,通过传统人力生产与全程机械化作业对比发现,机械化运作能降低生产成本20%左右,有效避免了土地二次撂荒。
“目前,我区渔溪镇、李家镇等地探索出了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也有了一些积极实践,每个乡镇(涉农街道)都出现了农机大户和能人,农机社会化服务雏形已现,宜机作业面积持续拓展,这些都让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成为现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B探索
15个农机化网格+农机大户和能人+农机手落细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
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丘区农业机械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稳步推进,顺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批在辖区8个乡镇(涉农街道)启动15个农机化网格,再逐步推广全域,这些网格以农机服务辐射半径为依据,对涉及的种植村、农时村实行分类管理,不再以行政区划为网格特征,彻底打破当前镇村农机服务各自为政的僵局。
陈万里是新复乡印钟寺村党支部书记,现在他还有个“头衔”——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印钟寺网格片区“网格长”。以印钟寺网格片区为例,包含了印钟寺村、四方寨村、回龙铺村、七坪寨村、坦山铺村,网格内有水田3730亩,地8950亩,现有机械4种15台,机手5名,其中2名有证。
“我们网格的特点是有高标准农田和以工代赈项目支撑,片区内常年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粮作物的传统,并培育了一支农机服务队,建有烘干房一处,规划设计粮食仓储中心一处。”对于网格的情况,陈万里已经了然于胸。近期,陈万里个人自筹资金30万元,购买农机5台,进一步满足片区全域农机化需求,他还动员4人参加农机手培训考试,持证上岗。
“最终的目的是要组建好网格党员农机服务队,引导网格内农业大户和群众积极参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合作社+业主+大户+农合’‘四方合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解决好缺人、耕地撂荒、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服务好网格内2300户9700余名群众。”陈万里说。
任杨是新复乡同仁片区网格长,也是当地有名的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作为一名80后共产党员,他一直在村里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动作用。2014年11月,他成立了南充市顺庆区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3月,成立了红豆种养殖家庭农场,2016年农场成为首批区级示范场,2020年农场成为市级示范场。
目前,任杨种植了1100亩地,本次网格服务面积为3000多亩。任杨成立了专合社后,购买了联合收割机,利用科技赋能提高农业效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联合收割机、烘干设备和无人机的使用。
“现在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全程使用机械。”任杨介绍,在春季,他先用旋耕机将水田深耕、耙平,再操控无人机飞播。在后来的管护中,他也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在水稻收割时,他驾驶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再将稻谷放进烘干设备,这样收完稻谷当天就能吃到新米。
任杨成立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后,带动非成员户发展种植业2000余亩,将种植的水稻经加工后打造成“果城香米”品牌,对外销售,效果极好,他的事迹也登上了央视。
据了解,目前,顺庆区首批启动的8个乡镇党委政府,正积极推动全域全程农机化工作落实,农机能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事服务公司三大农机服务主体力量也得到有效发挥。制度建设方面,李家镇创新机制,探索建立由农机能人担任理事长的农机服务协会,扭紧了农机能人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链条。土地集中方面,渔溪镇已完成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并结合土地整治扎实做好土地集中连片工作。宣传发动方面,潆溪街道、金台镇加大对农机能人、集体经济组织的宣传发动力度,做到农机政策家喻户晓,已完成农机购置、停机坪规划、拟培训机手统计等前期工作。部门联动方面,区委组织部、区供销社、区人社局、顺发集团等部门(单位)在调整扶持村集体资金投入方向、农资供应、机手培训、龙头企业招引等方面,积极履行行业责任。
C启示
以《顺庆区全域全程农机化三年行动方案》为支撑,2026年全面实现全区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
10月13日,在顺庆区全域全程农机社会化服务集中采购点上,一台台崭新的新型农业机器整齐排列在展厅内,渔溪镇伍嘉村村委会主任唐兵一口气买了14台农机,这将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再添“新帮手”。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渔溪镇伍嘉村种植面积1960亩,以油菜、小麦为主。唐兵介绍,采用现代化机械作业,极大提升了种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农忙时村上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优先服务本村农民,受到了农户的广泛欢迎,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区确定购机数量为253台(套),且订购数量仍在增加。“去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3.75万千瓦,新增了0.42万千瓦,全区完成农作物机耕55万亩,机播15万亩,机收21万亩,开展全域全程农机化集中农机采购,是我们助力全区全域全程农机化发展的第一步。”该负责人介绍,该局将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成体系、三年见成效”的思路,稳步提升辖区农机化服务能力,推行农机化服务“4+3”模式,对辖区农机购置、农机保费进行补贴,补齐农机装备、政策配套、网格化服务、农机实用人才4大要素短板。依托农机能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事服务公司3大农机化服务主要力量,利用整村土地托管经营或入股经营,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约定并兑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辐射面积,分阶段、有节奏稳步推进集中连片可耕地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带动和引导网格外小农户、农机大户等群体广泛接受并加入农机化服务,形成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机化服务市场,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力争到2026年上半年,全区全域全程农机化目标基本实现,成功创建全省农业生产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根据印发的《顺庆区全域全程农机化三年行动方案》,顺庆区15个停机库棚已入场设计、已完成农机手培训摸底、年度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已完成区级实施方案编制、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16个村涉及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已摸清全区首批启动15个网格农机购置资金缺口……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农稳社稷,器利农桑。在科技赋能之下,田间作业将会更加轻松、智能。随着一台台现代化农机装备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农业发展的新模样已在顺庆大地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