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落地见实效 门诊共济惠民生
3月21日,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获悉,今年1月1日起,我市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制度正式实施。参保人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普通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检查、治疗等费用,可按政策由医保统筹基金进行支付。新政实施后,参保人门诊医保待遇得到提升。
门诊共济“全覆盖”百姓获益暖人心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顺庆区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探访门诊统筹保障新政落地实效,不少市民已经体验到了“门诊共济”带来的就医便利。该中心主任张世全告诉记者,新政实施之后,前来就诊的患者量明显增多。
“像我们这种有老年基础病的退休老人,以前在社区门诊拿药都不能报销,现在拿药在社区门诊部分药品可以报销,报销额度也不少,这才是民生大福利!”记者采访时,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拿药的顺庆区退休职工李阿姨在享受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后,连连称赞。
“过去的政策更倾向于大病住院、慢病报销,普通门诊费用需要个人负担。实施‘门诊共济’政策后,不仅鼓励参保职工就近看病,还能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引导分级诊疗、激活基层医疗资源,更好地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解决了个人账户资金‘有病不够用,没病不要用’的问题。”张世全说。
“门诊统筹保障新政实施后,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待遇水平得到提高。”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医疗保障中心主任李小梅表示,此次改革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改革前,参保人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只能刷个人账户,医保不能报销。改革后,医保基金可用于支付参保人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对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也将纳入门诊报销范围。参加我市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李小梅介绍道,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住院难”的问题。改革前,由于普通门诊保障不足,“无指征住院”“挂床住院”“小病住院”等不合理医疗行为时有发生。改革后,参保人在普通门诊就能享受报销,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此前居高不下的住院率,减轻大医院病床周转压力,把优质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病人。
改革让保障能力更强个人账户可家庭共济
更为方便的是,改革后不仅实现了市民门诊就医支出的“大共济",还实现了医保个人账户在家庭范围内的“小共济”。
“子女参加职工医保的,他的父母、配偶,还有他本身的子女,可以申请一个共用的家庭共济的账户,这样在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共用个人账户资金。”李小梅坦言,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由参保人本人拓展到家庭成员。改革前,个人账户按规定只能由参保职工本人使用,家庭成员生病时不能使用亲属的个人账户。改革后,个人账户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时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药机构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还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可以说是保障范围更大,实现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使用。
“改革让保障能力更强,对诸多参保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李小梅说,医疗保险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保险,具有互助共济、共建共享的性质。虽然年轻人现在看病不多,但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是长期存在的,当年老多病时,才更需要有坚实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实现社会互助共济。因此,面对此项改革,既要算眼前账,又要算长远账。
医保政策不断调整完善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医保政策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群众的医保待遇享受是否及时、合理、充分上,医保待遇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是医保部门必须履行的重要责任。
“接下来,我们也将合理调整医保待遇水平,积极研究各类政策,全方位深度挖掘政策空间,算好当前、未来两笔账。”李小梅表示,系统制定一揽子、可持续的医保待遇调整政策,有序释放医保基金结余,让广大参保群众获得更多医保实惠。
此外,全市医保部门也将持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基金监管规范化、法制化,提升基金监管的执行力和实效。同时推动落实医药机构基金使用主体责任,切实巩固“不敢骗”的高压态势,织密“不能骗”的监管网络,健全“不想骗”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基金监管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形成监管合力。
“下一步,全市医保部门也将持续探索,推进‘门诊共济’政策进一步走深走实,惠及更多参保群体。”李小梅表示,医保政策在不断调整、完善,普惠民众、托底民生是其始终不变的基调,让最有需要的人受益是改革的基本原则。随着经办服务能力的加强,改革带来的红利将会使职工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互联网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电话:0817-2666032
互联网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ncsdzzw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