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条建议 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近年来,城市积水问题成为困扰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的突出难题。为此,5月15日,阆中市政协组织召开“九龙池周边积水点治理”协商议事会,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建言献策,探索解决阆中城市积水问题的科学之道。
深入调研找准积水症结
“去年7月,阆中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导致九龙池、七星街等低洼地带严重积水,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政协委员们向市政协提交相关提案,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并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领衔办理。”阆中市政协常委蒲仕新说。
“针对老城区九龙池周边、七星街、书院街等6处易涝点位,市政协先后组织政协委员30余人,深入开展调研活动9次,力求找准城市积水症结,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阆中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缪蓉说。
调研发现,阆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老城区多为低洼河谷地带。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地表硬化率提高,绿地湿地缩减,天然调蓄能力下降。加之部分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管径偏小、老化堵塞,难以应对极端降雨,须进一步完善防水排涝基础设施。
协商建言献计积水治理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政协委员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工作实际,积极在协商会上建言献策。
“城市积水点治理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民生工程,应坚持科学论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减少项目建设盲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建设科学适用可持续。”政协委员杨强说。
“积水点治理应兼顾当下与长远,建议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包括建设海绵社区、海绵街道,比如人行道、辅道减少地面硬化、多种树等,持续增强地面透水能力;要保护、修复城市周边湿地等,增强自然水域调蓄能力。”政协委员陈麒光说。
“积水点治理在制定方案时,应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分清轻重缓急。建议优先疏通地下管网淤积‘堵点’,修建地面截水沟,循序渐进,做到‘整治一片,见效一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滕王阁社区党委书记苟宴宾说。
“城市积水点治理应补齐短板,扩大城市雨水调蓄空间,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治水合力;做好公众教育,制定发放应急手册,提高群众应急响应能力。”缪蓉建议。
30余条建议得到转化落实
2022年以来,阆中市政协每年通过委员提案、有事来协商等多种形式,围绕城市积水点治理建言献策,“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污水管网排查,畅通城市毛细血管”等30余条建议,得到转化落实。其中包括对老旧小区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清淤疏通、雨污分流,改造和更换破损管道,提升了小区排水防涝能力。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实施20项建设项目,改造老旧小区148个、增设排水管道3公里,古城老旧小区积水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九龙池片区排水防涝项目正稳步实施,计划改造雨水管网10.1公里、新建3.23公里,建成后该区域排水能力将提升40%以上。我们将抢工期、抓质量,力争在今年汛期到来前,完成九龙池片区排水防涝项目施工任务,让市民满意,让委员放心。”阆中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勇说。
“我们将积极配合住建等部门,提供历史降水量的相关数据,提前发布暴雨预警,切实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阆中市气象局副局长汪春华表示。
“我们希望住建部门在解决城市积水问题上,要标本兼治、科学施策。在工程措施治标上,要升级排水设施,改造扩建地下管网,建设泵站和排涝通道,完善‘源头减排—管网输送—末端调蓄’体系。在非工程措施治本上,要完善城市规划,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增强雨水渗透与调蓄能力;加强公众教育与应急管理,普及防洪避险知识,备足应急物资,强化协同治理机制;跨部门联动,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统一调度体系。”阆中市政协副主席任益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