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

时间:2024-04-28 16:03:53 | 来源:南充疾控

    421日,四川省2024年职业病防治项目培训会在成都召开。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全省各市(州)卫生健康委、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疾控中心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会。会议期间,我中心以《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提升职业卫生监测水平 推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就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实践经验做交流发言。

2023年,在省疾控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市卫健委的精心组织下,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的鼎力支持下,我中心以项目工作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激活队伍为动力,以技术发展为目标,锐意创新、大胆探索“加减乘除”工作模式,有效推动本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工作高质量发展,得到了全省同仁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好评。

一、整合资源做“加法”,增强“凝聚力”

一是多部门联动。由政府组织领导,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等主体责任,强化组织协调,加强横向、纵向协调联动,卫健、卫监、疾控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二是跨专业互补。20235,我市设立南充市职业健康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月增补专家库,跨部门、跨单位、跨区域、跨专业统筹整合公卫、临床、检验、工程、核技术、监督执法、职业健康管理等多类别技术骨干资源,形成职业健康工作技术合力,着力打造本土高水平职业健康专家队伍。

二、考核扣分做“减法”,提升“新质力”

    一是量化考核,提高权重。结合工作实际,制订“过程考核表”,统一标准、量化赋分,并将“过程考核”纳入“终末考核”评分,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将“终末考核”中完成质量赋分由20分增加到35分,聚焦质量提升,转化工作重心。二是清单管理,对账销号。专人对系统数据逐一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驳回修改,2023年共审核156家,驳回98家,累计审核419次。按20%比例对用人单位开展现场复核,将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对一”清单化台账,逐项对表销帐,精细化保障工作质量。三是专项比对,提升质效。202311月,首次开展全市疾控实验室间能力比对,实现区县全覆盖。通过盲样考核结果准确性、报告及时性、资料完整性、信息充分性、原始记录规范性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摸底基层疾控实验室检测能力,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三、技术指导做“乘法”,形成“牵引力”

一是片区包干,全程跟踪。充分整合现场监测科室和实验室检验科室的技术优势,采取组长负责制,分小组、分片区、分专业“包干”负责技术指导和过程监督,为全市实施和推进项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二是闭环支持,技术引领。从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到数据处理与报告,统一工作标准、突出质量要点、明确方法路径,形成“有标准、有质量、有方法”的闭环链条,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答疑纠错,充分发挥以技术为引领的职能优势。

四、难点堵点做“除法”,消除“摩擦力”

一是盘活人力资源固根本。面临疾控机构基层人才短缺断层、科室协作不畅、人浮于事等难题,领导亲自带队现场办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识源、因地施策,激活全市职业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截至2023年末,本市疾控系统职业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较2021年增加22人(增长50%),平均年龄<40岁。二是盘活设备资源开局面。早期为解决基层设备配置不足的难题,创新签订《设备共享合作协议》,建立全市职业卫生仪器设备统一调配制度,统筹设备资源、优化使用效率,本着“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打开工作新局面。三是盘活技术资源促发展。紧盯基层人员技术能力薄弱的短板,连续三年举办职业卫生基层骨干能力提升班,量体裁衣、靶向发力,坚持“学、练、考”一体化宗旨,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作业场所、进实验室、进模拟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地演示操作、指导纠错,让培训实效成为解决技术难点的根本着力点,构建技术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下一步,我中心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坚持全市疾控一盘棋,激活队伍固根基、细化考核提质量、取长补短扬优势,进一步推进项目工作创新与发展,持续深化对外合作与交流,稳步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