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速”后遇拐点通胀或成纺织业今年最大挑战

时间:2017-11-19 16:21 | 来源: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在过去,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纺织行业年年难过,年年过。然而,虽然依旧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纺织行业的2010年似乎出人意料地“好过”。在日前举行的中纺圆桌论坛2011年会上,浙江荣盛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水荣信心满满地表示,去年是企业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年;而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民则用“幸福”来形容刚刚过去的2010年。
  不过,谈及2011年的发展前景,与会企业则显得十分谨慎。在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从“双松”变为“一松一紧”、从此可能步入加息通道的背景下,资金和成本自然成为纺织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而通货膨胀可能是今年遭遇的最大“拦路虎”。
  全面提速的“十一五”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国纺织各子行业发展“大提速”的五年。
  以化纤行业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总产量从2005年的1665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3030万吨,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1%;化纤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年产量超过20万吨的企业数量达到35家,其产能合计占到全国化纤总产能的一半。
  在产量快速提升的同时,化纤行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等措施,使得行业综合能耗下降了30%。
  此外,我国在高新技术纤维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原来国内几乎空白的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等基本实现工业化生产,而聚酯等大型连续化纤装置则实现了国产化,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的差别化率从2005年的31%提高到现在的43%。
  李水荣的自信不无原因。2010年,集团累计实现利润20多亿元。“去年,荣盛一举成为化纤行业上市规模最大、募集资金最多的企业,共募集资金超过30亿元,并且这些资金目前的流通比例只有10%。”
  棉纺行业的“十一五”同样精彩。过去五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比“十五”期间大幅增加140%,而利润和出口交货值则分别增长38%和33%。
  “十二五”追求质的增长
  如果说,我国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全面“大提速”,那么,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将是整个行业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展望“十二五”,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化纤行业拟挑选50~100家大型企业和有特点、产品开发贡献突出的优势企业,组建化纤“国家队”。在他看来,只要把这些骨干企业做好,整个行业就经得起金融危机的考验,进而真正实现化纤强国的目标。
  据预测,五年后,我国化纤总量或将达到3900万吨,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2%,对应的产能增长大概在1200万~1500万吨。
  众所周知,我国化纤行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对原油、化工产品、乙二醇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从而威胁到国家产业安全。据透露,为突破资源瓶颈,最近化纤行业正在着手制定一个“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规划,引导和鼓励化纤企业逐步减小原料上的对外依存度。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针织行业将呈现产业资本金融化和行业投资多元化的发展特点。“未来五年,针织行业的发展将从成本优先过渡到成本和市场双优先的阶段,伴随而生的是大企业化和高度产业集群化趋势。”
  实践证明,我国针织行业安全渡过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完善的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
  对于棉纺行业的“十二五”来说,除了技术进步和风险预判之外,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透露,棉纺行业的纺纱和织布用电水平标准预计今明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通胀或成今年最大“拦路虎”
  在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健民的眼中,如果2010年是幸福的一年的话,2011年将会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他看来,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资金和劳动力将成为今年纺织行业面对的巨大考验,而最大的挑战将来自通货膨胀。“对于中小型企业居多的棉纺行业来说,既要面临原材料大幅度上涨的压力,又要接受流通紧缩和消费需求低迷的挑战,因此,资金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考验。”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同样认为,资金是今年纺织企业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纺织企业而言,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需要资金,国内外市场开拓同样离不开资金,并且内销资金可能是外销资金的1.5倍。
  他提醒说,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预期自然灾害等外部变化,但难以预期的是,金融资本在资金宽松的情况下进入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了资金之外,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也是今年纺织企业必须直面的另一大挑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行业劳动力吃紧局面的出现,既有劳动力确实短缺的原因,也有现代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劳动力不流动是不可能的,但是,企业完全可以把流动的概率降低,实现人员稳定和技能稳定。”徐健民说,劳动力的合理控制是今年所有企业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从短期来看,企业的材料储备要尽量多一点,当然不要跟国家唱对台戏,必须坚持自己生产、不炒作;同时应收款要少一点。”周海江说,不过,从长远来看,纺织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的根本出路只有两个,一是差异化,二是生产基地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转移。
  对于纺织业界普遍关心的通货膨胀问题,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具有结构性特征,并且这种现象已在中国屡次出现。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在11月份CPI同比增长的1.1个百分点中,75%来自食品物价上涨,其他千千万万商品对物价上升所产生的作用只有8%。
  贾康坦言,虽然今年我国财政政策的主基调是积极的,但是我国在财政政策方面也不能一味扩张,今后在必要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也要回归稳健,其演变模式可能采取逐渐淡出的方式。 (记者 宋斌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