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111005697001839/2017-00062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17-07-24

2016年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7-07-24 | 来源: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正确把握新时期南充市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进155发展战略,在建设“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的宏伟蓝图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劳动就业
  及时出台和大力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着力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1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6万人,比上年增加0.0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5万人,比上年增加0.009万人。全年共帮助175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较上年持平。
  2016年,我市共实名登记2016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0.54万人,实现就业0.52万人,占登记总数的96%,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累计促进0.16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从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和专项资金中发放创业补贴0.16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80个,比上年增加9个。全年有49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招募24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2013级藏区“9+3”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超过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
  全年组织7811人参加创业培训,比上年增加1973人;培训后创业成功率52.1%。全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2928亿元,期末贷款余额2.3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1129人,带动(吸纳)就业3.85万人。全年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5281人,创办企业1350户。
  全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13.08万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办理求职登记,求职成功率61.8%;为9.23万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全年争取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资金17901万元,比上年减少245万元;省级财政就业专项资金5394.5万元。
  二、收入分配
  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根据中、省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意见,及时出台南充市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办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工作全部完成兑现任务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工作,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根据省有关政策,南充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两年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2016年南充市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380元,制定发布了全市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8%,上线(预警线)为13%,下线为3%,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依据。
  三、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24.13亿元,基金支出合计225.77亿元,年末滚动结余96.20亿元。
  (一)养老保险
  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中,参保职工(企业)53.5万人,增加3.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数(企业)34.99万人,增加2.2万人;参保企业人员88.5万人(含灵活就业人员),增加5.5万人。参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7.36万人,因机保改革,转出编外人员后,总参保人数减少1.57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5.9万人,减少0.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3.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6万人,增幅0.40%。
  全年共有34.99万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2.2万人;全年月人均领取水平达到1658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6.1%。城乡居民保险待遇领取人数121.58万人,比上年增加10.42万人,增幅9.37%。
全年城镇职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73.65亿元,比上年增加11.52亿元。其中征缴收入42.61亿元,增加4.76亿元;省上财政转移收入25.71亿元,增加6.33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企业养老保险)0.79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74.24亿元,比上年增加8.09亿元,其中发放企业养老金69.6亿元,增加8.17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2.15亿元。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77.84亿元(包含了机保改革启动时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补收金额),其中征缴收入42.80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25.49亿元。基金总支出89.03亿元(包含了机保改革启动时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发放养老金和新机保上解上级支出)。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24亿元,比上年减少0.45亿元,减幅2.7%。其中个人缴费4.92亿元,比上年增加0.48亿元,增幅10.70%。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1.63亿元,比上年减少0.45亿元,减幅3.74%。其中支付养老金11.41亿元,比上年减少0.45亿元,减幅3.77%。基金累计结存26.85亿元,月人均基础养老金75元。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32.5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 3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 1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0.01万人和 0.5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7.23亿元,支出2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29.6%。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5.12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 8.94亿元),个人账户积累7.03亿元。
  (三)失业保险
  将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制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及时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含失地农民)17.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其中女性7.58万人,增加0.45万人;农民工1.65万人,增加0.25万人。全年共为1.5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月人均领取失业金水平966元,比上年增加91元,增长10.4%。有1.89万名失地无业农民被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并领取失业保险金。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含失地农民)2.28 亿元,比上年增加 0.18亿元。其中征缴收入(含失地农民)2.15亿元,减少0.15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98亿元,比上年减少0.33亿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1.81亿元;医疗补助金支出0.14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56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926人,比上年减少69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375人,比上年减少29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448人,比上年增加129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893万元,支出373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2.5%。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66亿元(含储备金1514万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0.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21万人。全年共有4941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1045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566.6万元,支出3617.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37.6 %。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396万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加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查处”的工作机制,2016年建立了查处和防范社会保险欺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评估试点工作。全年共清理网络监督预警信息18468条,专项检查、现场监督、群众举报等方式相结合,共发现基金安全问题160件,累计整改归垫问题基金117.15万元。
  四、人才队伍建设
  全年共推荐高级、审批中级3737人,转发高级任职文件36份1030人、下发中级任职审批文件104份2574人,办理各类初、中、高级证书(含教师过渡人员)67000余本,接待来信来访、政策咨询1300余件次,圆满完成了全市41998名教师的人员过渡工作。局机关当年申报,当年获批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2016年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26.7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其中省内转移66.5万人,比上年减少2.8万人;省外输出160.2万人,增加3.8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550亿元,增长10%。全年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5281人,创办企业1350户。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有技工院校2所(其中技师学院1所),有在校学生8780人,当年招收新生3588人,毕业学生1831人,就业率98.8%;另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60个,就业训练中心7个。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等专项培训行动,全年共培训农民工16168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9462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714人,创业培训2992人。
  在全市行政机关开展了“提升扶贫攻坚能力,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网络全员培训,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着力抓好“四类培训”,培训人员22000人次。
  全年新增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59人,其中高级考评员43人、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评员16人。全市共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300余人。2016年对南充市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民办培训机构进行了年检,对各鉴定站的鉴定场地、检测设备、考评人员、管理人员等重新进行了评估、认定,换发了许可证。加大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强化理论、实操考试过程的监督管理,坚持督导员派遣制度。使职业技能鉴定更加科学规范。
  指导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鉴定,2016年全年共组织通用工种鉴定100余场次,共鉴定27944人,合格25981人。其中初级10515人,合格并核发证书共10142人次;中级鉴定15681人,合格并核发证书14077人次;高级1748人,合格并核发证书1562人。
  2016年组织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于5月和11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共计745人次,其中高级686人次,技师59人次。组织全省统一鉴定4批次,共计684人,其中高级69人,中级615人。
  五、人事管理
  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止2016年底,我市共有公务员19067人(含参公人员,政府系统)。圆满完成公务员考试任务,全市共录用公务员882人。我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参公人员)32名。
  全市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超过99%。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实现制度入轨,岗位设置完成率超过9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行率达到100%。配合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我市“嘉陵江英才计划”,共引进 162名硕士研究生。同时,深入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为部分单位优选紧缺人才72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127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培训任务。
  全年共成功组织了25次人事考试,参考人数总计达121861科次,办理各种证书7554本,发放证书5575本。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采购81台计算机,服务于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等职称考试机考,服务系统由32位提升到64位,加强各部门联动作用,发挥我市人事考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把控好每个环节的风险连接点。新建了南充十二中标准化面试基地。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6.25%,共签订集体合同4087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4121份。全市评选出16家市级模范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其中5家企业和1个工业园区被省厅授予“四川省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四川省模范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称号。
  大力开展“示范仲裁院”创建活动,市本级仲裁院、仪陇县仲裁院、南部县仲裁院和阆中市仲裁院已通过省厅验收授牌,创建率达40%,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30%“示范仲裁院”创建目标。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建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393个,共有专兼职仲裁员69人,专兼职调解员3267人。进一步完善调解仲裁制度,全面落实“三方驻会”制度和法律援助站建站工作,启动设立基层“巡回仲裁庭”制度,努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和社会公信力。全市调解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265件,比上年下降21.87%,当期结案2256件,结案率99.60%,案外调解1208件,调解结案1397件,调解结案率67.91%。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力度,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检查各类用人单位3016户,涉及劳动者6.9万人,责令改正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违法行为1001件,行政处理23件,行政处罚1件;为1.7406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8573万元。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全市检查用人单位0.0613万户,责令支付0.5693万名农民工工资5380万元。
  2016年,共接待来访群众1800余人次,其中:集体来访65件次,900余人次。其中接待30人以上的集访事件18件次。共受理群众来信185件次,其中:网上信访126件。受理信访复查件13件。对所有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及信访复查案件均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协助市维稳办、市群工局协调处理进京、到省集访件共计11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2016年共办理行政审批44件,其中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件,特殊工时制23件,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18件,外国人来川就业许可1件,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评价率均达100%。
通过调解、协调等方式化解一批行政争议,2016年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共出庭应诉行政应诉案件42件,均为涉及工伤保险行政应诉案件。
  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2016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48个,其中综合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6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4个,人才公共服务机构3个,行业所属服务机构(事业单位)1个,民营性质的服务企业30个,民办非企业等其他性质的服务机构4个。
  2016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从业人员339人,其中综合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70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52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12人,行业所属服务机构(事业单位)6人,民营性质的服务企业188人,民办非企业等其他性质的服务机构11人。从业人员339人中大专及以下198人,本科133人,研究生及以上8人,取得职业资格167人。
  设立固定招聘场所 113个,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网站26个。
  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注册资本3020万元,总资产2810.03万元,全年营业收入2570.84万元,服务人员总数669412人次,登记求职和要求提供流动服务人员152128人次(其中大专及以下118733人,本科32692人,研究生及以上703人),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人数104264人次,服务用人单位数20700家次(国有企、事业单位2131家次,民营企,14916家次,外资企业99家次,其它3554家次),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48个,数据库现存求职信息总量122005条,全年新增入库求职信息37165条,举办招聘会601次(毕业生专场92次,农民工专293次),参会用人单位16297个,提供招聘岗164897个,参会求职人219233人次,发布岗位信息42968条发布求职信息43855条,劳务派遣服务用人单位366个,派遣人员总4054人,登记要求派遣人员3488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用人单位数2288个,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用人单位47个,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中现存档案数量147082份,依托档案提供服务38258人次,举办培训班481次,参加培训人员25712人,全年进行测评服务测评人数8524人次,全年猎头服务委托推荐岗位数502个,成功推荐13500人。
  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能力建设
  截至2016年底,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490万人。根据四川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5〕124号)要求,我市将重点开展社会保障卡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人事人才、劳动仲裁、公务员管理等人社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在2017年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人社业务领域应用的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