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以工厂促就业 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营山县星火镇自生村致林稻蛙种养基地,一辆辆运输车满载青蛙,即将驶往成都、重庆和自贡等地。除了自生村的200亩稻蛙种养基地,致林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川渝地区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已发展稻蛙养殖基地3500余亩,总产值超过9000余万元。目前,该专合社不仅形成了从孵化、供苗到饲料、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也开始进入提炼蛙油等深加工领域。
记者从营山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县除支持致林稻蛙在深加工方面发力外,还将推广其养殖模式,发展特色经济,突出特色产业,用产业提升农业,探索出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模拟自然生长环境打造生态养殖模式
日前,记者来到自生村致林稻蛙种养基地,整齐划一的青蛙养殖场里,工作人员将个体达到出售标准的青蛙网起来,装进筐里。
“稻蛙种养是个细致活。”王桂林告诉记者,基地选址要有充足和优质的水源,地势相对要高且平整,这样能避免水灾摧毁整个基地,也便于饲料和青蛙的运输,降低成本。
为了给青蛙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基地里一亩水田设置两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的宽度一般为10米,长度一般在15米到35米之间。“宽度不能窄了,不然青蛙的生存空间会受限,但也不能太宽,不然投料可能就覆盖不到。”王桂林说,每个养殖池都有单独的细网将四周围起来,上空则用网格较大的网子罩住,防止其他动物捕食青蛙。
每个养殖池里,水稻的种植间距一般控制在50厘米。“按照我们的技术养护到位的话,平均每亩的利润可达1万元。”王桂林告诉记者,养殖模式以生态立体稻谷和青蛙养殖相结合,青蛙可达3000斤以上、有机稻谷亩产达500斤,青蛙技术管理到位,实现无病害、无抗生素用药,稻谷均无农药残留、无化肥,以蛙护稻、以稻养蛙,做到了真正的生态养殖。同时,因养殖过程中青蛙排便量较大,为了不让土地过于肥沃,秋冬季节会在蛙池内种植各类蔬菜,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全年就业,增加其家庭收入。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养殖模式将全县推广
“基地拥有三个技术员,技术累积已长达7年。此外,基地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已拥有青蛙养殖方面的专利4个。同时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破了免疫增强剂这一技术瓶颈。”王桂林告诉记者,由于形成了从种苗孵化+饲料+动保产品+养殖技术+统一销售整个的产业链条,现在致林稻蛙在业界名气也不小。“成渝两地的青蛙养殖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我们提供蛙苗、饲料、动保产品以及全套养殖技术,还可以包销售。”
致林稻蛙还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跟川渝两地的青蛙养殖基地达成合作,“现在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的青蛙养殖基地已经达到3500亩。”
业内提炼蛙油最开始采用的是东北林蛙,现在普通养殖青蛙的脂肪也可以用来提炼蛙油。王桂林告诉记者,蛙油提炼原理简单,就是将青蛙脂肪进行熬炼,但要达到出口级别,对设备要求还是很高。蛙油可以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目前风干的蛙油出口价能达到每斤1000多元。
致林稻蛙分拣中心也开始建设,目前前期手续已经完成,届时分拣能力能达到每天1万公斤。“分拣中心对青蛙按照大小等进行分类,然后按等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销售额。”王桂林说。
据介绍,合作社还打算提高稻蛙养殖基地里水稻的种植比例,由现在的50%提升到80%,这样对青蛙产生的粪污处理能力更高,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青蛙的个体也能长得更大,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值。
据营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支持致林稻蛙在深加工方面发力外,该县也拟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稻蛙养殖,培育多元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