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流淌 传承不息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南充,从2200多年时光深处走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今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千年文脉在这里流淌不息。
古朴恢弘的文庙、藏书教学的书院……古时南充重教兴学,倡修学宫、书院、考棚等,“以文化人”的思想浸润着这方山水,这些文化遗迹至今还温热着后人对知识的向往、对文化的尊崇。5月13日,记者踏访南充山水,在古今交汇中感受千年文脉的赓续传承。
A书声不歇文脉千古传
书院,自古就是文人读书治学、聚徒讲学、传播思想的场所,体现的是文人的品位与追求。南充书院不在少数,嘉湖书院、云凤书院、玉环书院、南池书院……一座座书院的兴起,厚培了南充的文化沃土,延续了书学文脉。
营山,这座“科第仕宦,甲于蜀都”的重教兴文之城,打造了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从标志性的白塔到历史悠久的云凤书院,每一处景点都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梦想。
初见云凤书院,青瓦木门、斑驳墙壁,每一处都透着古色古香。走进书院,一进牌坊、二进仪门、三进重门、四进讲堂的“四进”格局,院内有崇文堂(礼堂)、藏书楼、教室、大雅堂(休息会客厅)等建筑,仿佛让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据悉,云凤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是由知县夏文臻修建的官办书院,采用四合院布局,穿斗平房结构,板壁木室。这里地势形似凤凰展翅,晨雾缭绕,宛如仙境,故而得名“云凤”。点缀其间的花草树木,散发着淡淡清香,浸润了整个云凤书院,数百年来,书香韵味悠长。
营山,这片被誉为“进士之乡”的土地,宋明清三朝,共产生57名进士、举人197人,其中清代营山考中进士26人,居四川第5位,留下了丰富的科举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位于顺庆区北湖公园的嘉湖书院也曾造就了一方水土尊师重教的风气;蓬州知州姚莹创办的玉环书院在其“重教兴学、韬武培文”精神的影响下,后世学子思想开明、紧跟时代步伐……除了书院,还有见证文运兴衰的回龙塔、怀念至圣先师孔子的顺庆府文庙等,贯穿南充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形塑了“千年之城”的精神内核。
B文化地标焕发新活力
在阆中市学道街,有一处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川北道贡院,它是清顺治年间举行乡试的场所。川北道贡院布局严谨,功能设计合理,是研究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
川北道贡院作为科举文化旅游点,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每逢节日期间,贡院景区内“秀才赶考”这一互动体验旅游项目总能吸引游客亲自上阵,体验古代科举考试氛围。
“击鼓开考。”伴随着咚咚的鼓声,几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端坐在贡院走廊尽头,按照既定的议程,宣读考试规则。游客们穿上古代的服饰,按照科举制度流程,在“陪考”人员的带领下,到号舍“考试”,随后主考官颁发“中举”证书。每遇到此场景,游客们或拍照留念,或走进表演情景中,沉浸式感受科举文化,整个现场欢笑连连。
“贡院已成为阆中古城的热门景点,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阆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设置“秀才赶考”项目,不仅还原了科举时代秀才入考场、考试、放榜等场景,还能激发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阆中的历史文化、科举文化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在阆中,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蜀之人物,惟阆为盛,科名之盛,甲于天下。”
古城中,星罗棋布的文化地标,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打卡。
C文韵之旅“研”途绽芳华
日前,阆中市白塔初级中学校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以“徒步状元洞·激扬青春志”为主题的励志教育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步伐齐整、阔步前行,穿过“将相坊”,沿着“优学路”拾级而上,感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怀揣着钦慕与崇敬,学生们来到紫薇亭和读书岩,了解往昔北宋三陈兄弟勤勉苦读的故事。
在状元广场,该校党总支书记史仕军从古代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史意义和影响切入,带领同学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学生们以勤学之光点亮青春,以担当之志铸就未来。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从历史文脉中汲取了力量,我会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学习,以更坚定的信心和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新挑战。”该校九年级9班学生张琼艺说。
“阆中是研学的好地方,自古就是区域教育中心、文化重地,始终文脉鼎盛、文运昌达。”阆中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曾发布的全域研学线路中,就充分挖掘阆中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完善的研学设施,将古城状元坊、川北道贡院、东山园林状元洞、白塔山公园串联,特别构建了“千年文脉,独占鳌头,科举文化研学线路”。该线路发布以来,不仅满足了本地中小学生的研学需求,也深受成都、广元、巴中、达州等地学生的欢迎,目前已有近10万学生来阆中展开科举文化研学之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