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村强民富“振兴曲”
他们从北京来,扎根在南部县广袤农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他们,便是工信部驻南部县帮扶团队帮扶干部。
2024年是工信部定点帮扶南部县30周年。一直以来,工信部驻南部县帮扶团队突出工信特色,创新帮扶举措,帮助南部县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工业经济、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南部县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实现工业经济新发展、取得县域发展新成效。
强党建做群众满意的建设者
傍晚,落日余晖斜照大地,广袤农村仍被炎热笼罩。南部县石河镇牛市坎村村委会所在地却热闹非凡,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文化室读书看报,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小孩子们穿梭其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范书记帮我们改建了文化室、卫生室,添置了许多设施设备,我们平时都喜欢来这里坐坐,比以前热闹多了。”村民敬长秀说。
村民口中的“范书记”,是工信部下派干部范钦灏。2022年,刚到牛市坎村的范钦灏发现,村党群服务中心面积狭小、设施老旧,群众“无场所办事、场所难办事”问题突出。
“连彩印都需要跑到3公里外的镇上,平时也少有集体活动,干部群众的凝聚力不强。”范钦灏回忆道。面对落后的村容村貌,较为涣散的干群关系,如何破局?这是摆在范钦灏眼前的最大难题。
“党组织在哪里,群众的主心骨就在哪里。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要从抓阵地、强党建着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摸索,范钦灏找到答案:让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让党员群众感受家的温暖。
范钦灏首先从硬件入手,协调党建专项帮扶资金8万元,新建翻修11块橱窗式宣传栏形成文化长廊,为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购置空调、彩色打印机并更新电脑软硬件等,提档升级村文化室、卫生室。
基层阵地,既是群众的活动阵地,更是群众的精神家园。为增强村党组织的牵引力,提升群众的凝聚力,范钦灏主动联系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每月举办线上专题党课,帮助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学习政策知识,增强对乡村振兴的信心。组织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前往朱德故居纪念园,重温党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锤炼党性修养。
“如今的村委会所在地,场地宽敞整洁,设施设备齐全,村里搞集体活动,村民们一呼百应,积极性都很高。”牛市坎村党支部书记彭昌培说。
与范钦灏一样,孙杰也是工信部下派到南部开展帮扶工作的一员。2022年11月,孙杰被工信部下派到南部县定水镇双河村驻村帮扶。驻村伊始,孙杰便和村两委一起明确了“党建引领惠民生、凝心聚力强服务”的工作思路。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常给在村党员群众宣传宣讲党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以及重要会议精神,并积极争取工信部支持,向村党建书屋捐书500余册,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团围绕推进生态振兴等主题讲授党课,丰富了在村党员的组织生活,强化了党支部与群众的联系纽带。
“牢牢把握核心关键,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开帮扶工作新局面。”工信部挂职干部、南部县委副书记高喜伟说,将瞄准主攻方向,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对基层党建的建设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好阵地,持续推动以党建促振兴。
兴产业做村强民富的引航员
“驻村帮扶绝不是走走过场。”孙杰常常告诫自己。要让村强起来、民富起来,她清醒且坚定。
双河村既有西河穿村而过的自然景观和生态优势,又有南部县委县政府打造双河村农旅融合示范区的重要机遇。针对示范区“硬设施”初步具备,但可玩性等“软实力”仍待提升的现状,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怎样让更多村民从中获益?成为孙杰面临的首要课题。
经过实地考察与深入论证,孙杰向村两委提议,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从“农”“旅”两条线入手,因地制宜发展“蚕桑+文旅”模式。
以“农”为支撑,结合双河村自然禀赋条件、种桑养蚕传统,综合考虑蚕桑产业涉及脱贫人数多等因素,孙杰选定蚕桑作为村特色产业,她申请工信部帮扶项目50万元建设桑果采摘园、蚕桑文化研学基地,争取衔接资金100万元改良传统桑园、建立蚕桑专家工作站等,全力实现“以桑兴旅,以旅促桑”。
以“旅”为依托,她协调东西部协作资金20万元在西河岸边打造露营基地,借助“露营经济”的东风为双河村集聚人气。同时,多渠道多媒介打造特色文旅IP,邀请专业影视团队拍摄旅游推介短片、制作宣传影集、设计村logo、绘制特色主题墙绘,开展宣传推广,助力双河农旅打响知名度、提升竞争力。
“现在刷抖音经常能看到与双河村相关的视频或直播,双河村出名咧。”双河村党支部书记顾天太说,如今,双河村已然成为“周末经济”农旅目的地,南部县城的“后花园”。
一人富不算富,村强才有民富。群众增收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是工信部驻南部县帮扶团队的普遍共识。
2023年11月被派驻大王镇羊角山村驻村帮扶的吴昊,经过广泛考察,瞄准中药材种植产业。种植过程中,由村集体进行第一年的试点种植,由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中草药种植的直接负责人,副书记、会计、妇女主任、纪检委员对种植事项分工负责,轮流担任中药材的养护人,互相督促养护工作完成情况。种植全流程邀请有意向农户参与学习,对种植管护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逐项记录,形成完整的种植手册,供农户学习参考,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吴昊还与帮扶团队一同前往浙江省温州市,与当地知名中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保底收购,解决药材销售的后顾之忧。
于2023年11月起在石河镇牛市坎村驻村帮扶的顾晋饶,带领村民发展麦冬种植。动员六户农户共计种植18亩作为先期试验种植,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为种植户提供种苗、化肥、人工等补贴,降低种植户风险成本,让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把产业振兴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破解产业不强、农民不富的难题。”高喜伟说,将锚定南部“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继续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精准帮扶、提质增效为目标,谋划落实好定点帮扶项目,汇聚好多方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南部县高质量发展。
解民忧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通过深入摸排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帮扶干部们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了然于胸:留守群体看病买药不易、崎岖村道夜间行车的潜在危险、乡村垃圾转运慢转运难、有线广播设施陈旧故障多发……于是,他们立即着手协调帮扶资源,实施一个个真帮实帮的项目,数十万的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近千盏太阳能路灯,垃圾储存箱和转运车,以及智慧云广播系统等在双河村、牛市坎村、羊角山村、子龙村等村落实落地。
通过走访排查,孙杰了解到双河村山路盘绕,但部分连接村民聚居点的傍山险路未安装路灯,村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她立即协调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290盏,实现了村道路灯全覆盖。村里的广播线路为合村前分别铺设的2套老式有线广播线路,存在系统独立、线路老化、故障频发、覆盖不全的问题。孙杰争取多方支持,推动建设能够远程控制、实时喊话的智慧云广播。
群众事,无小事。在办成一桩桩村民可感可及的事情中,孙杰完成了从他乡客到家乡人的转变,这也是帮扶团队每个成员的现实写照。
2023年11月起在万年镇子龙村驻村帮扶的张琨,在和村干部、村民交流后发现,由于子龙村广播系统在合村前安装,多套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难以操作且大多年久失修,村民普遍反映难以听到广播通知。村中仅6处不可转向监控摄像头,布点不充分、覆盖不全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张琨立即协调联通公司,为子龙村搭建了云广播云监控数字乡村平台,包括云广播设备10套、云监控设备11套及相应的系统管理软件,从此村干部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播放广播等工作,大大便利了对村干部对乡村生产生活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有效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
而在石河镇小学,85%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范钦灏先后协调快手科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儿慈会、西门子(中国)等为石河镇学校捐赠教学一体机、有声机器人、科学实验套装、应季衣物等共计价值25万余元的物资,组织专场线上公益直播,让更多人了解石河、了解乡镇教育,总观看量近2100万人次。他还联系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暑期实践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科普讲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学信心。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对接,实施少年云助学计划,开展“启蒙未来小小程序员”系列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边界,为乡镇学生创造更多可能。
“从群众的困难出发,到群众的满意落脚,把群众当亲人,做群众的贴心人,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帮扶工作才有深度、有力度,更有温度。”高喜伟如是说。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今,这群从北京来的“村干部”,用付出换真情,在点滴生活中与当地人建立起浓情厚谊,他们完成了角色的转变,真正变成了群众口中的老乡和亲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