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补碘为健康生活助力
今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科学补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记者采访获悉,为进一步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增强全社会对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市经信局、市疾控中心、川盐集团南充公司、顺庆区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将于今(15)日联合开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提醒市民科学补碘。
南充属碘缺乏地区市民需坚持科学补碘
据市疾控中心结核病和地方病防控科相关专家赵凤介绍,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南充远离沿海,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极少。在上一轮全市包括所有乡镇、街道居民饮用水碘含量调查中,南充各县(市、区)的水碘含量中位数均小于10微克/升。而根据碘缺乏病病区划分标准,水碘含量小于10微克就是碘缺乏地区。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市民之所以总体上不缺碘,就是因为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同时,自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全民补碘被大力宣传后,近年来,在长期持续的检测中,我市人群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状态。但外环境缺碘是不会改变的,一旦停止补碘,碘缺乏疾病的危害就会再度出现。
赵凤介绍,南充自2010年起,就已经消除了碘缺乏病,但在相关检测中,仍有甲状腺肿大的案例,不过肿大率也在消除范围内。南充属于碘缺乏地区,大家还要继续保持碘缺乏病消除状态,坚持科学补碘,食用加碘盐。
无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癌相关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增多,不少市民把这类病的病因归咎于长期食用碘盐,同时也有市民认为只要有甲状腺方面的任何疾病,就应该和碘盐隔绝。因此,不少市民已经自行将家中的食用盐换成了无碘盐。那么,这样的做法科学吗?
据赵凤介绍,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用加碘食盐。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那么,哪些人不宜吃加碘盐?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副主任营养师陈显荣介绍,甲亢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因治疗需要,可遵照医嘱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一般的甲状腺结节等患者还是应该吃碘盐。“很多疾病都和缺碘有一定关系。碘盐中,添加的碘的含量是很保守的,普通人长期食用碘盐是对人体有益的。”陈显荣介绍。
另外,不少市民认为摄入钠不健康,因此长期食用低钠盐,这又是否合理呢?“钠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物质。无论是摄入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市民也无需盲目长期食用低钠盐。”陈显荣说。
虽然钠是人体必需的电解质,但过量摄入会导致细胞内离子交换紊乱、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健康问题。一般来说,盐摄入量较高的重口味的市民,以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等,可考虑使用低钠盐。但因为低钠盐含钾量高,肾功能障碍者、高钾血症患者、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人群则应慎用低钠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