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以强有力监督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时间:2024-01-29 08:59 | 来源:南充日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作为重要内容,找准找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做实监督专责,强化办案引领,小切口整治行业性系统性顽疾,打通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淤点难点,推动形成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专项监督务实推进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相继出台《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举措33条》《南充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稳定、公平、可及的一流营商环境日益建成。

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市委部署,立足职能职责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印发《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实施方案,探索建立“456”工作模式,即以“问题线索大征集、突出问题大整治、监督质效大提升、政商关系大净化”组合拳破题突围,紧盯“政策悬空、执法不公、作风不优、违规收费、中介乱象”五大顽疾小切口破阻清障,健全组织领导、定期调度、部门沟通、监督推动、评价约谈、问责曝光六大硬措施提质增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用行动诠释责任,用责任彰显担当。今年6月,市纪委监委驻市人社局纪检监察组聚焦“五大问题”中的政策“悬空”顽疾,以企业稳岗返还资金为“切口”,督促驻在单位对全市稳岗返还资金使用情况全面清理,全面排查出劳务派遣单位滞留稳岗返还资金300余万元,督促相关劳务派遣单位将滞留资金全部退还给了劳务派遣人员或用工企业,实现了资金清理全覆盖、滞留资金全整改。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推动开展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对“两张清单”“搭车收费”“捆绑搭售”三个领域自查自纠,查处违规收费案件30余件,清退违规收费金额2600余万元,并对相关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仪陇县纪委监委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政治监督清单,聚焦133项指标开展常态化监督,督促主责主业部门扛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高坪区纪委监委全面推行“政纪联动”和“督纪协同”的工作模式,组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专班,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政策措施36条,发出《监察建议》《涉企工作提示函》等17份;阆中市纪委监委督促推出“六稳六保”、惠企政策落实、要素保障等35条措施,推动企业融资8200万元,减税降费4700万元。

从严从紧查处突出问题

强化办案引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传递从紧从严的强烈信号。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胡某等人在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串通围标一案,判决12名涉案人员均犯串通投标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其中包括南充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郝某、南充市水务局退休干部庞某两名公职人员。这是南充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一网监”平台运行以来,首例通过平台发现问题线索而立案查处的串通围标案件。

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准确摸排和快速查办,是南充市纪检监察机关借助大数据平台精准查处工程招投标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一个缩影。按照分类预警、分批督办、分责处置原则,截至目前,“一网监”平台推动行政执法部门立案18件,公安机关刑事立案3件,打掉串通围标团伙4个,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件6人,处理工作推进不力干部96人。

强有力的案件查办有效发挥出震慑作用。在此基础上,为推动该领域的长效治理,市纪委监委创新推动“暗标盲评”模式,有效遏制了评审专家和业主代表在评审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有效推动评标公平公正。

随着系统治理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南充市招投标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系统治理成效不断彰显。2023年,南充市收到涉及政府采购工程投诉件仅1件。

在查处典型案例的同时,加大对作风问题的纠治。“陈某在联系服务指导招商引资企业办证过程中,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红包礼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退还相关财物。”在嘉陵,该区召开的“作风建设年”行动推进会暨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警示教育大会上,首次对相关领域查处的违纪违规案例进行现场通报,形成强烈震慑。

针对查处案例背后存在的责任和制度问题,嘉陵区纪委监委在通报警醒、强化教育的基础上,设立“举报专码”、建立企业家合规举报保护制度等措施,对企业诉求反馈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排查清理,坚决纠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行为,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翻开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账本”,一组数据折射出“456”工作模式的累累战果——全市共发现营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537件,查处351件40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6人,持续释放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压态势。

便民利民措施同步跟上

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编制“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514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入驻专窗办理;梳理公布100项“一次一事办”清单,推行“专人跟踪+限时办结”服务模式;紧盯开办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等19项重点任务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打造“水电气+不动产转移登记”特色窗口……2023年,全市各级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出台一系列便民措施,营造出政务服务争分夺秒的氛围,助推各类经营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竞相成长的势头。

“场地有了,人员也配备齐了,这下我们公司发展更有希望了!”日前,刚刚签下新年大额订单的四川鹤鸣堂药业负责人喜上眉梢。此前,因场地有限、人员不足等问题,该企业负责人在“清风茶座”中提出诉求。高坪区纪委监委赓即进行现场调研走访,监督推动航空港管委会、清溪街道办等单位沟通协调,该企业建设用地交付、周边配套、证件办理得到稳妥解决。通过“清风茶座”,该区纪委监委已推动督促企业各类问题诉求120余个,有效助推辖区企业纾困。

工作强力推动,机制同步跟上。市纪委监委健全组织领导、定期调度、部门沟通、评价约谈、问责曝光等六大机制,出台《南充市优化营商环境党员干部“十严禁”》,按照“党政主导、纪委主推、部门主抓”工作思路,形成“1+9+10+N”工作体系,推动完善相关制度34项,督促修订影响企业正常营业政策措施32条;营山县纪委监委推动制定《优质服务企业“十个自觉”》;高坪区纪委监委设置优化营商环境“举报专码”,推行“百企评机关”,构建“电话测评+网络调查+线下问卷”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硬监督”护航营商“软环境”。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全市各类经营主体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23年前3季度,全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6.08万户、增长达到64.5%,经营主体总量呈稳步增长趋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