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时间:2024-02-22 09:40 | 来源:南充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悉心指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管,持续优化农业农村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农业农村领域营商环境。印发《南充市农业农村局优化农业农村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南农函〔2023〕27号),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压实相关科站责任。一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及时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认真梳理“秒批秒办”“一证一照办”“零材料办”及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便民事项;推广运用行政许可事项“一图一表”改革经验,推进标准化受理,实现同一事项实施要素全市统一,为深化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推行无差别综合受理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围绕“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政务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均达100%。三是推进落实“放管服”改革。对本行业市、县两级行政许可办理项相同的25项事项,办理权限全部下放;对临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及时完成“三张任务清单”。四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权责清单、规范性文件、双公示事项及相关政策法规解读等均及时在局网站公示公开。

(二)切实强化法治保障,有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涉农法律法规,切实强化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法治保障。一是粮食稳面增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等,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高质量推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出台《防治耕地撂荒促进粮食生产十六条措施》,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全力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依法整治耕地“非粮化”,实现耕地净流入。二是畜牧产业提质增量。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畜牧法》等,落实《四川省生猪保供稳价九条措施》,抓实以生猪为重点的“菜篮子”民生工程,精准调控稳定生猪产能;积极壮大非猪产业,肉牛肉羊提质增量。2023年,预计出栏生猪600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量位于产能调控绿区范围。三是依法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按照“不扩散、不伤人、不拖延”的防控底线要求,由红火蚁阻截防控领导小组协调住建、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红火蚁监测及根除。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农业农村部新修订颁布的22个动物检疫规程规定,坚持防疫优先,严格产地及屠宰检疫,推行检疫出证电子化,扎实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筑牢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屏障。

(三)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结合“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活动开展,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宣传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抓细抓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相关工作。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创建,推进乡村振兴先进奖补项目落地落实。先后开展三轮全覆盖重点工作督导,并及时将督导发现的问题以“发点球”形式通报,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是依法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贯彻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四级监管制度,强力督导日常排查及各渠道反馈养殖环保问题整改销号;稳步提升全市种养循环发展水平,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6%。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农膜“一控两减三利用”,全市建立“双减”示范片72个,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面积12.6万亩,农膜回收利用率稳定在84%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是依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协调推进改厕、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和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规划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适宜、技术达标、效果明显。2023年,全市培育示范带26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71%,99%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四是依法推进乡风文明治理。积极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试点,全域推广“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常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保护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3年,全市入驻“川善治”平台2451个村、入驻率达92.3%,新复乡四方寨村等44个村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

(四)有力加强执法监管,依法治农成效明显。2023年,顺庆区农业农村局、南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分别成功创建“全国农业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和“全国农业行政执法示范窗口”。一是严格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开展“渔政亮剑行动”“护渔百日联合执法行动”及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销售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十年禁渔”高压严打态势。全年查办涉渔违法违规案件512件,查获涉案人员500余人。违规垂钓、非法捕捞现象被有效遏制,实现禁捕水域“四清四无”不反弹。二是创新执法监管制度。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机制,建立包容审慎执法模式,制定《南充市农业农村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试行)(南农规〔2023〕1号),收到良好反响。三是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切实加强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增配执法装备,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文明执法,全市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及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法制审核不断加强。局内新增2名公职律师,续聘四川泰宇律师事务所3名专职律师为局法律顾问,为本单位重大行政决策提供参考咨询,全年开展合法性审查13件次。

(五)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学法守法氛围良好。一是坚持会前学法制。落实局长办公会及党组(扩大)会、中心组学习会、干部职工会等会前学法制,局干部职工共集中学法13次。二是“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紧盯关键农事季节,充分利用科技赶场、科技下乡等机会,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坝、执法一线,向农民群众“面对面”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先后开展《动物防疫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专题普法培训8次,培训基层干群1300余人次。三是普法活动积极开展。扎实开展2023年南充市“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会同市人社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南充市首届兽医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技能竞赛暨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宣传贯彻活动、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知识竞赛、南充—达州“强防疫—兴畜牧”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培训及竞赛等,营造了以学法推动业务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双联双创”活动深入开展。扎实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农户培育及农村法治宣传基地建设,全市共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812户,数量居全省前列,超省下达目标11.6个百分点;扎实开展“双联双创”活动,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被省农业农村厅、省司法厅联合认定为首批十大“农村法治教育基地”。

二、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基层一线执法人员数量偏少,现有执法装备不能较好满足执法需求,与新时期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执法队伍建设及能力提升需进一步加强。

(二)普法与法治建设创新思维不够。主要表现为普法宣传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外出交流学习偏少、主动创新意识不强,普法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普法宣传培训力度还需加大。部分地方对农业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及培训重视不够,多数乡村普法宣传基地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支持,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未根本解决。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局党组书记作为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认真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对“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履行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责任,主动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意识,把全市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与推动乡村振兴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法治建设工作重大任务亲自部署、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导;带头严格落实局“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公开化、透明化等7项法治建设具体职责;督促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认真落实年度述法制度,有力推动全局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四、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法制审核工作。努力提升全市农业法制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法制审核质量水平,为农业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把好法制审核关。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农村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农业农村部门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加大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法治保障。

(三)持续抓好农村依法治理相关工作。持续抓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及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双联双创”活动,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四)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及培训。将全市农村普法宣传与农业相关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创新普法方式和载体,进一步发挥门户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优势,不断延伸普法半径,提升普法质效。狠抓法治宣传进村入户、进农业园区,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法考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