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艺术】南部县群龙李氏剪纸

时间:2024-06-26 20:42 | 来源:南部县非物质文化名录

南部县群龙剪纸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尤以李文仲、李大兴祖孙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李文仲,1890年出生于南部县群龙李青寺村,1920年从师河坝镇著名剪纸艺人杜银河,由于他聪明好学,一年后即能行艺谋生。其孙李大兴,10岁就随祖父学剪纸,13岁就能剪出《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喜鹊闹梅》等优秀作品。李大兴的著名作品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国徽》《福、禄、寿、喜》《花草动物系列》等数百余件,部分作品远销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

(李大兴在创作剪纸作品)


祖孙二人作为川北剪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不拘成法,敢于创新,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印象同内心朴素的理想结合起来,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特色、歌颂劳动人民和赞美自然风光的作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后,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重视下,李文仲不辞辛劳地边钻研边创作,收集整理了散落民间的鞋花、枕花、袜带花、手帕花、裹肚花等具有浓烈川北民间风土气息的作品1200余件。在收集整理的同时,还创作出了反映时代特色的《写生》《舞狮》《放牛》《绣花》《丰收》《春耕》《新五子登科》等作品近300件。其中有多件作品入选“四川省剪纸、皮影展览”“中国民间剪纸展览”参展。尤其是1960年创作的《写生》作品,被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送到前苏联参展。

为使川北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李文仲还在家乡培养了众多剪纸爱好者。尤其是其孙子李大兴,从小就聪颖好学,不管是刻刀、蜡盘的制作,还是在剪刻的技巧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李大兴在南部县文化馆的关心支持下,剪纸创作达到了巅峰时期,先后创作了《国徽》《百寿图》《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喜鹊闹梅》《五猫闹房》《鹰》等500余件作品。除了在南部县、仪陇县、营山县、南充市、成都市等地展出和被省、市、县级文化部门收存外,在《人民日报》《四川农民报》《四川文学》《群众文化》《四川民兵》《南充日报》上均有发表。其中1978年创作的《学文化》,把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和现代的剪纸技法融为一体,图案新颖别致,立体感强,生动形象,含蓄深刻,1979年,被选中出国参加剪纸作品展览。

(李慧平正在创作剪纸作品)


作为“李氏剪纸”的代表人物,李文仲及其孙李大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使南部县剪纸艺术不断得到革新和发展。一是在技法上除了精于传统的刻(用刻刀刻)、剪(用剪刀剪)等技法之外,他们还进一步创造出了“钻”(用锤子敲打钻刀形成镂空圆孔)、“掺”(用专用“掺刀”掺出有线条但不空的技法,如表现叶脉、羽毛等就用掺法)、“划”(靠着直刀划断)等技法。二是在运用传统的工具之外,还独创了蜡盘、刻刀等。尤其是蜡盘制作工艺更是濒临失传,即便在“李氏剪纸”传人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人能掌握制作方法。

(群龙剪纸传承人李春梅)


2013年夏季,南部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得知,李大兴的儿子李全洲、李慧平、女儿李春梅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过“群龙剪纸”技法,并擅长蜡盘制作。县文化馆、群龙乡文化站联系上李氏兄妹,希望录制“群龙剪纸”专题片。李全洲、李慧平、李春梅三兄妹分别从北京、成都等地赶回老家,现场演示了“群龙剪纸”的制作过程,并介绍剪纸技法。为传承曾经誉满全川的“群龙剪纸”,县文化馆与李氏兄妹协商,确定李春梅为新一代“群龙剪纸”传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